不过,在批发业中,小企业被定义为100个雇员以下、资本不超过3000万日元(大致为21万美元)的企业。
这一建议最终被决策层采纳。中国的稀缺资源被以令人吃惊的价格贱卖。
2008年12月份,我在出版的新书《中国怎么办——当次贷危机改变世界》中,大胆预言:紧随次贷危机之后,全球性通货膨胀即将到来,并随之进入资源为王的时代,呼吁政府控制稀有资源的出口。有世界钨都之称的江西赣州稀土资源矿将在20年内开采殆尽。应该彻底地调查和清算这些贱卖资源的卖国行为。我在《中国怎么办——当次贷危机改变世界》一书中已经指出:美国芒廷帕斯矿山是美国最重要的稀土资源地,但美国在2001年停止了芒廷帕斯稀土矿的开采(澳大利亚、加拿大等拥有稀土矿的发达国家也纷纷限制或停止开发本国的稀土矿,转而从中国进口),一方面保护自己的稀土资源,一方面,日本、美国、韩国等联手,压低中国稀土的价格,美国从中国购入的稀土的价格竟然低于其在国内开采稀土的成本大概在那个没有什么想象力的年代,在一个全民所有制企业工作,可以发工作服还有毛巾肥皂和卫生纸,是一件最让人自豪的事情。
但是这条新闻却几乎没有引起什么波澜,证券报还有一些股评预言家们,有人说这是重大利好消息,有人说对大盘影响有限,闲扯了一会儿,也没什么滋味,这事就几乎被遗忘了,在网上都没什么人关心。巴菲特有个说法叫卵巢彩票,讲的是一个人不用任何努力,投胎在哪个国家就天然具有的收益,你只要是这个国家的人,这个国家的财产就有你一份儿。这不是说老百姓的收入没有增长,而是它的增长速度低于GDP的增长速度。
变得更富的是企业和政府。一个特点是大量的劳动力在农村。但是,政府和企业所有者的消费倾向都低于普通百姓。(作者为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 进入 姚洋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内需不足 刺激内需 。
中国几乎没有地方资本市场,而银行业也以大银行为主,中小银行数量不足,结果是出现一头沉的现象,即大型企业资金非常充裕,而中小企业无法得到资本和贷款。抚养比是被抚养人口(即16岁以下人口加上60岁以上人口)除以劳动人口(即16岁和60岁之间的人口)得到的比值。
中国目前的人口抚养比是0.4,即一个劳动人口只负担0.4个被抚养人口。国内投资不足是很多因素造成的这第二个原因是,工业劳动生产率在过去十余年间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而且速度远高于工资的增长速度。加上每年城市的新增就业人口,我国每年必须提供2000万个工作岗位,才能满足就业的需要。
事实上,由于征管力度的不断加大,自1990年代中期以来,政府税收的增长速度一直大大高于同期GDP的增长速度。现在一提内需就提消费,而不讲投资,显然有失偏颇。在一个运转良好的经济体系里,金融市场会把储蓄转化为投资,如购买国外的技术设备或培训服务,这样,外汇储备就不会增加,失衡自然被消解。在如此充裕的劳动力供给条件下,工资的增长速度自然不会高。
无论是政府的政策,还是民间的议论,甚或学者的建议,都是增加内需。至于企业所有者,由于他们已经非常富有,消费占他们收入的比例就很低。
尽管农业对全国GDP的贡献只有11%,但农村却储藏了我国劳动力总量的40%,而这已经剔除了进城打工的1.4亿劳动力。让我们看一下货物和资本的流动,就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个结论。
在贷款方面,大银行天然地照顾大型企业,因为这样最节省它们的运营成本。这说明了为什么政府收入的增长比劳动收入的增长快。相反,美国为应对危机正大规模举债,财长盖特纳访问中国的目的之一,就是说服中国继续购买美国国债。不错,投资占的比例已经很高了,但是,外贸盈余的增长意味着,我们有大量的储蓄没有利用,也就是说,国内投资是不足的。但是,少有人思考,为什么中国的内需不足?首先必须注意的是,内需包括两部分,一个是消费,一个是投资。在中国GDP构成中,消费占48%,投资占42%,剩余的10%是外贸盈余。
投资不足的原因可能很多,但扭曲的金融结构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变得更富的是企业和政府。
一个人能生产多少东西,不只和他自己的素质有关,而且和他所掌握的资本数量有关。相反,中美经济的镜像关系进一步加深。
出口减去进口,就是我们的净储蓄。比如,投资不足可能恰恰是因为国内市场相对狭小,这样,绕一个圈子,我们又不得不回到消费不足上来。
这不是说老百姓的收入没有增长,而是它的增长速度低于GDP的增长速度。对于那些由市场本身造成的因素,政府政策恐怕不会有太大的作用。按照清华大学白重恩教授的估计,下降幅度小一些,但十余年间也下降了5个百分点。另一个特点是人口的抚养比很低。
为什么中国的消费不足?最重要的原因当然是老百姓的收入不足。政府应该关注市场之外的东西,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体制问题。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直接导致企业产出以同等的速度增加,由于政府税收和企业产出高度相关,政府税收也会以同等速度增长。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劳动者收入(工资和自营收入之和)占GDP的比重由1990年代的60%下降到现在的48%左右。
那么,为什么企业利润和政府税收占GDP的比重大幅度上升?第一个原因和我们的人口结构有关。投资不足的原因可能很多,但扭曲的金融结构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今年一至四月,中国出口同比下降20.5%,而进口更下降28.7%,外贸盈余因此不降反升,也就是说,我们的净储蓄仍然在增加。
过去十余年间,企业利润和政府税收占GDP的比重都大幅度上升。一个特点是大量的劳动力在农村。中国人口结构有两大特点。试想,一个学计算机的大学毕业生,如果没有计算机,纵使聪明绝顶,也无法写出有实用价值的软件来。
众所周知,我国政府财政除了支付政府运转所必需的花费之外,主要是用来投资了,比如,四万亿元的经济刺激方案中,投资占绝对的大头。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主要不是因为劳动力素质的提高,而是因为企业增加了大量的资本投入。
抚养比是被抚养人口(即16岁以下人口加上60岁以上人口)除以劳动人口(即16岁和60岁之间的人口)得到的比值。国内投资不足是很多因素造成的。
总结一下,中国消费不足的根本原因是,在劳动力供给十分充沛的条件下,劳动生产率提高所带来的利益被转化为政府收入和企业利润。(作者为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 进入 姚洋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内需不足 刺激内需 。